谢请!辽国为契丹族,辽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灭后唐,把石敬瑭扶上后晋皇帝的宝座。作为回报,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的广大区域作为交换条件割让给了辽国,并无耻地称辽帝为父。而辽国以燕云十六州为基地,不断地蚕食侵扰中原,严重影响北宋的国祚。自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南方诸国后于太平兴国4年(公元979年)起至(公元1004年)向辽国发动了长达25年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边境一带人烟荒无,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终双方休战议和达成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主要的内容就是:一,辽向宋朝称弟,也就是辽国皇帝称宋真宗为兄,。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三,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军资"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开通边境,互通贸易往来。“澶渊之盟"对宋朝而言是丧权辱国的和约,不但燕云十六州的失地未能收回,而且还要奉献银两和丝绢以求辽国不在南侵,用现在的话说叫花钱保平安,此后辽国更是以此为要挟不断索取,至使大宋朝颜面尽失,国威扫地。
但“澶渊之盟”也有他积极的一面:宋朝每年用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边境地区的和平,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力,并且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政建设上,繁荣经济,改革弊治,至仁宗一朝北宋经济规模堪称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描绘这一辉煌的历史时期。虽然军事上不算强盛,但民众真正的是富裕安康,社会和谐。
西夏为党项族,为唐初羌族的一支,在西北甘肃,宁夏,银川等地发展而来,历经十帝,国祚一百八十九年。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朝君臣极为愤怒,于是宋朝决定对西夏发起讨伐战争,双方关系正式破裂。宋康定元年(公元1O4O年)至庆历二年(公元1O42年)间,双方连续发动了大规模战事,即:延川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塞之战,麟府丰之战等战役,几次战役都以宋军的失败而告终,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朝和西夏达成和议:西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名曰“夏国主印”,许自制官属,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和其他宋夏边境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分为界,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军事保垒,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双方开通边境互为贸易。
而西夏国主李元昊在取得对宋辽之战的胜利后,日益骄横暴虐,在国内依旧称帝如故,行使君权,为保持自己的帝位不允许宋朝使节到夏国都城兴庆府,全部安顿在宥州。1048年元宵节,元昊之子宁令哥因夺妻之恨挥刀将其父李元昊的鼻子全部削掉,李元昊血尽而死,时年46岁。西夏政局发生动荡,各派势力争权夺利,宁令哥被杀后,谅祚继承大位,后又由其子秉常即位,即夏惠宗。由于夏惠宗年幼,其母梁太后掌握大权,形成了粱太后与梁乙埋为首的外戚专权。此时正值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而使国力增强,于是分派五路宋军攻夏,以图收复失地。可在灵州,永乐城两次战役中又被西夏军队打败,损失士卒多达6O余万人。大安六年(公元1O80年),夏惠宗在皇族的支持下亲政。夏惠宗崇尚汉法,遭到以梁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势力极力反对。大臣李清策建议夏惠帝以河南地区的土地换取宋朝的支持来削弱外戚势力。不料事情泄漏,李清策被梁太后所杀,并将夏惠帝软禁起来。此举引来朝堂动荡,多族派系开始叛乱。至宋哲宗时期,渭州知州章楶讨伐西夏,并在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大败小梁太后与夏崇宗率领的30万大军,史称“平夏城大捷”。永安二年(公元1O99年)在辽道宗的斡旋下,西夏向宋朝请罪而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宋辽的“澶渊之盟”,实际上是盟友关系。因辽国是游牧民族,在资源储备上远远比不上宋朝,虽然宋朝接连战败,但动摇不了国本,只是劳民伤财而已。辽国地狭人稀以放牧为主,没有多少资源可供消耗。所以宋朝是失点财富保住面子,而辽国是既得实惠又保足了面子,游牧民族并不在乎虚名。所以,所得实惠要远远比发动战争划算,这才维持与宋朝百年的和平。而西夏虽同为游牧民族,国力不如周边的辽和金国,再加上政局不稳,吏治腐败,经济萧条,民变不断,统治者为转移国内矛盾所以经常发动对宋朝的战争以维持皇权统治。
同样是议和却有不同的结果,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简单,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宋辽各自为国,政权独立,在军事、财力方面势均力敌。在古人眼里不通过战争怎么能显示出自己的国力?因此战争不可避免,但长期的“争雄”毕竟要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打疲倦了,打得国内怨声载道的时候就只有议和。当时的议和之策乃为上上之策,符合宋辽的意愿,双方都需要长时间的修生养息,故百年无战事。
2、宋夏议和只是双方的缓兵之计。在宋眼里,西夏自唐代开始就属于中原的附属国。西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均不能与宋相比,但西夏民族好战,对附属中原始终不服,故常骚扰冲突,还想吞噬大宋财物,甚至幻想取而代之。所以尽管议和却可随时反悔。
3、抑夏收复夏是宋之国策,既然夏常送上门来,岂有不打之理?如不是后来宋被取代,收复西夏是早晚之事。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百分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shiyucn@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