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适度游泳畅呼吸

【 肺康有道】 专栏旨在让大家更多地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胸部外科手术相关的中西医肺康复知识,教患者学会如何自我管理等,还患者一个更畅通的呼吸。

【临床病案】

张叔,男,58岁,长期吸烟,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年,近期因感冒后急性加重住院进行治疗,随后病情稳定后开始给予肺康复锻炼,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张叔有个疑问“我回家后该如何继续锻炼呢?我经常游泳,可以继续吗?”那么回家后可以用哪些既简单又实用的肺康复进行居家锻炼呢?游泳可以吗?

【肺康解谜】

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将有氧运动定义为有目的的运动,包括主要肌肉群,基本上是连续和有节奏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呼吸困难、运动减少以及外周骨骼肌萎缩引起的肌肉耐力降低。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和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游泳就是有氧运动的一种,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游泳?】

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游泳最常见的方式有四种: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但是您知道吗?游泳也是慢性阻塞行肺病患者锻炼康复的一种有氧运动方式之一。

【游泳的作用】

1、增强心肌功能

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

经常游泳的人,心脏功能相对较好。一般人的心率为70~80次/分,每搏输出量为60~80ml。而经常游泳的人心率为50~55次/分,很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心率为38~46次/分,每搏输出量高达90~120ml。游泳时水的作用使肢体血液易于回流心脏,使心率加快。长期游泳会有明显的心脏运动性增大,收缩有力,血管壁厚度增加弹性加大,每搏输出血量增加。所以,游泳可以锻炼出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

2、强身健体

游泳池的水温常为26度到28度,在水中浸泡散热快,耗能大。为尽快补充身体散发的热量,以供冷热平衡的需要,神经系统便快速做出反应,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抵御寒冷,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当人体漂浮在水中时,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不会受到来自周围的物理性的硬性冲击,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损伤,而且有利于锻炼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3、加强肺部功能

呼吸主要靠肺,肺功能的强弱由呼吸肌功能的强弱来决定,运动是改善和提高肺活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据测定:游泳时人的胸部要受到12~15公斤的压力,加上冷水刺激肌肉紧缩,呼吸感到困难,迫使人用力呼吸,加大呼吸深度,这样吸入的氧气量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一般人的肺活量大概为3200ml,呼吸差(最大吸气与最大呼气时胸围扩大与缩小之差)仅为4~8厘米,剧烈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为2.5~3升/分,比安静时大10倍;而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可高达4000~7000毫升,呼吸差达到12~15厘米,剧烈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为4.5~7.5升/分,比安静时增大20倍。游泳促使人呼吸肌发达,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而且吸气时肺泡开放更多,换气顺畅,对健康有利。

目前由于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常伴有骨骼肌障碍,脑血管疾病,关节疾病和肥胖等并发症,这可能会限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参加运动训练的能力。对于运动能力有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水中运动不仅可以避免并发症的不良影响,而且因为水的浮力支撑体重,加上阻力和湍流增加运动强度,以及温水对肌肉和血液的影响,可以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水中呼吸训练,提高呼吸肌的耐力。

推荐早期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将游泳作为康复锻炼项目之一

【一起学中医】

川贝雪梨猪肺汤由猪肺、川贝母、雪梨等材料所制,具有清肺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稠、咳痰不易、咽干口渴者,可以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适。

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百分生活】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453603384@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